誠能動天

轉載自明倫月刊資訊網

ˊ

ㄚ髻山的頭炷香 ●一 凡 明倫月刊340期2003/12

編者案:時逢末法,世風日下,人欲橫流,殺盜淫妄,暴戾欺詐,天天都是電視報紙的報導重點。傳統文化的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禮、義、廉、恥八種優質德性,人們漸形淡忘,甚至到了不敢啟齒的地步。無德自然無行,一切跟著感覺走,一家一國任由情緒感覺放肆,何以為國?何以為家?處在漠視品德、不重懿行的環境,人人自危,非得爾虞我詐才能度日,現代人的壓力往往源自於此。相信,人有良知良能,只要有緣啟而發之,優質的八德仍有找回來的一天。有鑑於此,明倫將陸續刊載明、清以來近人的懿德美行,期望德風草偃,人人以擁有「好品德」為榮。

明朝燕京城裡有一個以賣花維生的老伯伯,已經病了很久了,他有一個女兒對他非常地孝順。日日夜夜都在惦念著父親生病的苦痛,恨不得能自己代替父親生病。

有一天,恰巧鄰居有一位老婦人和幾位婦女相約,要前往ㄚ髻山(注)去上香。這女孩請問老婦人:「向神明上香能不能醫好父親的病?」

老婦人回答說:「只要誠心祈求神明,必定會得到感應的。」

女孩兒又問:「這裡距離山上有幾里路呢?」

老婦人回答說:「有一百里路。」

女孩兒又問:「一里有多遠呢?」

老婦人答道:「大約是走二百五十步的距離。」

於是這女孩牢牢地把老婦人的話記在心理。每天晚上她等父親入睡以後,就會點一炷香恭敬的用雙手持著,一邊走一邊計算走了幾步等於多少里路,就這樣繞著桌子邊走邊叩頭,默默的秉告神明:「因為自己是女兒之身,父親又需要人侍奉,所以不方便去朝山上香,祈求神明保佑父親能早日脫離病苦。」一連好幾天她都像這樣子作。

ㄚ髻山,向來都是供奉祭拜碧霞元君,每年農曆四月的時候,就會有許多大官和地方上的富貴人家來上香,為的是能一大清早到廟裡燒上第一炷香,稱為燒「頭香」,藉此來表示對神明的虔誠,並且希望能得到一整年的好運。當時有一位太監張公公他就是專程來燒頭香的,可是大殿的門才剛剛打開,卻已經有人先燒了一炷頭香在香爐裡了,張公公發怒非常不高興,大大地責怪掌管寺廟的官員。

廟官回話說:「大殿門都還沒打開,不曉得這是誰怎麼能進得來燒頭香呢?」

張公公說:「好了,好了,過去就算了,我也不追究了,明天我再來燒頭香,你一定要等候我!知道嗎?」

廟官恭敬的拱手作揖說:「是,是,下官一定起早恭候公公的大駕蒞臨!」

第二天才打四更,雞都還沒叫呢,張公公就來到了大殿,可是香爐中仍然已燒了一炷頭香,而且看那香煙繚繞的模樣,是已經燒了一會兒了。這時候好像有一名女子,正在神明前禮敬跪拜,然後突然之間就不見了人影!

張公公說:「豈有此理!這裡是神聖之地,難道還有鬼怪這麼大膽敢出現嗎?」這一定是有原因的!於是張公公派人守住兩座山門口並親自坐鎮,聚集了所有朝山的男女香客,問問看有沒有人知道這件事情的,並且詳加描述了所見到的那名女子所穿戴的服飾和容貌。

有一位老婦人仔細聽了很久便開口說道:「根據您所說的話看來,想必這女子便是我家鄰居的女兒了。」並且把這女孩兒的父親生病,以及她問求神是否能治父病的種種原委統統一五一十地說出來。

張公公聽了這番話,感嘆的說:「這原來是孝女感動了天上的神明顯靈賜福啊!」於是他上了香以後,命令這老婦人帶路,乘著馬車來到了這女孩兒的家,不但賜給她許多錢財物品,還認她作為義女,不到幾天這位賣花老伯的病竟然就好了。

女孩的家雖然一樣貧窮,幸好有張公公時常給予錢財上的幫助,所以還稱得上是衣食充足。這女孩的孝行漸漸地傳開來了,後來嫁給了太興縣的張氏人家作媳婦,從此成為富有人家。(出自孝淫果報錄)

孔子弟子曾參善於孝養,有一天曾母思念曾參,不得已而嚙咬手指,千里之外的曾參,心靈就起了感應。世間善法莫大於孝,天地歡喜,神祇呵護,可以超越時空,一點也不足為奇。

注:丫髻山位於北京平谷縣境內的群山之中,有兩座突起的岩峰,形狀有如古代女孩頭上的兩個髮髻,故得名。從唐貞觀年開始,直到清末明初,歷代帝王曾前後在這裏建了樓臺亭閣、廟宇二十餘座。每年四月初一至二十日,丫髻山有為期二十天的廟會,清室照例派員前往致祭,京城許多達官顯貴,周圍數百里的善男信女,來此進香。

家長專區
 行事曆
 交通車資訊
 餐點資訊
 學雜費線上繳費
文章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