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語.公冶長】

    子使漆彫開仕,對曰:「吾,斯之未能信。」子說。

【消文】

  孔子使喚漆彫開出仕為官,漆彫開回答老師說:「啟,對於出仕為官這件事,還沒有自信啊!」孔子聽後,知道漆彫開志向深遠,自己還沒把握之前,不敢輕易出仕,心中感到無比喜悅。

【釋義】

「子使漆彫開仕」,漆彫開,名啟,字子開,魯國人,孔子弟子。他專研於禮,傳於後代,是恭儉莊敬的儒者。

「對曰:『吾,斯之未能信。』」「吾」應該是上戶下口的「启」字,漆彫開回答老師時,稱自己的名「啟」,表示尊敬。後來漢朝皇帝漢景帝,名也是「啟」,為了避諱其名,當時讀書人讀到本章時,不敢直呼「啟」,就改為「吾」,而沿用下來。這種避諱在於中國文化重視五倫,平時接到君上的聖旨及父親的信件,都是跪讀,如同君父親臨,又怎敢直稱其名?然而漢朝距今,時間已經很久遠,何以「吾」不改回「啟」字呢?這是對經文慎重,闕疑經文保留原貌,以免後人隨意更改經文,造成經文面目全非,喪失經典智慧的真諦。「斯」是指孔子命漆彫開出仕為官這件事。「未能信」,漆彫開自省學業尚未成熟,無法得到人民的信賴,以及君上充分的信任。由此可見,漆彫開平時好學、不自矜誇,對於為官治民,更是謹慎敬畏。

「子說」,說,同於「悅」。孔子聽到學生的表述,了解漆彫開志向深遠,有真正的把握才願意出仕,覺得非常歡喜欣慰。

本篇文字錄自王明泉老師《論語簡說》

【故事】

清朝曾文正公從小讀書認真,道光十八年,他二十多歲就中了進士,相當難得。但朝廷並未立刻派他擔任實職的官,反而讓他繼續留在翰林院讀書用功。在京城,他與師友互相請益、切磋,非常勤奮用心,經過大約十多年的時間。後來因為母親去世,回鄉守喪。適逢太平天國作亂,奉命在故鄉湖南省湘鄉辦理團練,組織了「湘軍」。曾文正公率領湘軍,歷經無數征戰,過了十多年,才將危害清朝大半江山的太平天國平定,功勳彪炳。曾文正公的成功立業,在於平時不浪費光陰,沉潛用功、砥礪德學。一旦榮膺重任,方能順利推展,足成大業。

【總結】

人生天地間,就要成為有用的人才,辦事利益大眾。平時心存修己安人的志向,不斷鞭策自己,充實真學問、磨練真道德,將來才能為國所用,為民謀福。

【影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