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語・述而】

子以四教,文、行、忠、信。

【消文】

孔子採用四種課程來教化學生。第一、研讀典籍學習六藝,第二、實踐善行修養品德,第三、辦事做到盡忠負責,第四、與人交往言語講求信用。

【釋義】

「文、行、忠、信」,「文」指《詩》、《書》等五經典籍,及禮樂射御書數之六藝。聖人傳下的典籍,開啟我們蒙昧的心靈,獲得光明的智慧。學習六藝可以具備立身處世的技能。「行」指德行,躬行孝悌恭睦的善行,並往內心修養道德,積累君子崇高的德行。「忠」是忠於職守盡心盡力,在社會上辦事或是任職公私機構,自我要求,負責盡職。「信」是實實在在,一點都不虛假,與人交往所說的話一定信實可靠。做到「忠」「信」便能達到至誠,行遍天下減少障礙。

「四教」中,「文」是文學科、「行」是德行科、「忠」是政事科、「信」是言語科,與孔門四科內容相同。只是四教以「文」為先,針對大學的學子施教要先博文,然後約禮;四科以「行」居先,說明學習以德行為根本,文學便屬枝末了。所以教導兒童就要求「入則孝,出則弟」先建立好的德行,最後才「行有餘力,則以學文」。國家的幼苗先扎根,將來才能茁壯成長。

北宋仁宗時,有名的大教育家胡安定先生,先後在蘇州及湖州,接受太守范仲淹及藤子京的邀請,掌管州學教育學子。因為辦學績效卓著,皇帝下詔中央的太學向他取法,不久,被推薦至朝廷,辦理太學。當時禮部選才入榜的人數,將近一半出自胡安定先生的門下。

先生逝世後,宋神宗問先生的學生劉彝:「胡安定與王安石,那一位比較優秀?」劉彝回答:「微臣的老師以仁義道德教導蘇州、湖州諸生時,王安石還尚在準備進士的科舉考試呀!先師憂心當時的風氣澆薄,就效法聖人有體、有用、有文的教化,力挽狂瀾。守五倫、修道德是體,垂法後世的典籍是文,竭盡心力興舉各種措施,利益百姓是用。如此遵循聖人的足跡,夙夜精勤,教化學子二十餘年,培育學生數千多人,奠定了本朝政治教育的根本,影響風氣甚鉅,這可說是先師的苦心栽培,王安石豈能與之相提並論呢?」

宋神宗又問:「先生的門人在朝任官的,有那些人呢?」劉彝答:「淵博篤實的錢藻,純樸明辨的孫覺,正直溫和的范純仁,簡約寬大的錢公輔,都是陛下所熟知的大臣。另外,在地方辦教育有成的,也有數十位;其他領域傑出的,更是無法一一細數,這都是天下所共知之事。」宋神宗聽後,喜悅非常!

學習本章,應當珍惜孔聖人的「文、行、忠、信」的教化,它是平亂的良方。用心研讀經典,確立修己安人的正知見。自己獨處不忘省察心念,克制邪念滋生。在家庭中,力行孝悌之道。出外,或者在校、或者進入社會,辦事要盡本分,說話時要謹慎實在,不隨意談論批評,如此己立立人,才能遠離煩惱,湧現悅樂!

本篇文字錄自王明泉老師《論語簡說》

【影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