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語・述而】

子曰:「自行束脩以上,吾未嘗無誨焉。」

【消文】

孔子說:「自己主動準備了薄禮;或是服裝約束整齊,修飾好自己的儀容,恭敬的上門來求教,我從來沒有不教導的。」

【釋義】

「自行束脩以上」,「束脩」,綑成一束的乾肉,是古代微薄的見面禮物,屬於物質方面。另外就穿著整齊,修飾自己的禮儀而言,就屬於言行的表現了。這兩者一般人都容易做到,只要符合其中一項,就達到孔子要求入學的最低標準,肯定了學生有主動求學的意願。

孔子有教無類,不會選擇學生的地位、出身、貧富……等等外在的條件,而是重視有沒有強烈的學習意願。《禮記》說:「禮聞來學,不聞往教。」學習的禮節,只聽過學生主動到老師住處求教,並未聽過老師先前往學生的處所教導。這句話並不是老師擺高姿態,所重視的是學生能得到好的學習效果。

一位誨人不倦的老師,他多麼希望傾囊相授,使學生卓然成材,但是先決條件在於學生必須有強烈的學習動機。學生若能主動上門求學,自己才肯吸收消化老師所傳授的學問,並且進一步精益求精、青出於藍。假使只有老師片面苦口婆心、諄諄訓誨,而聽者卻是藐藐不用心,這是彼此浪費時間精神罷了!

「吾未嘗無誨焉」,「未嘗」,從來沒有過。「誨」,教導使人明白道理。「焉」,是語助詞。

自古以來,師徒如父子,老師過世,學生服心喪三年。孔子過世,門弟子就在孔子墓旁搭建簡單的屋子,為孔子守喪三年。守喪期滿後,子貢還不肯離去,再服喪三年,感念老師教導的深恩。古時老師的教學就是為了行道,使仁道弘揚開展,讓大眾離苦得樂,所以感人至深。絕不像今日的教學,很多變成商業的活動,師生的道義蕩然無存呀!

自古以來,師徒如父子,老師過世,學生服心喪三年。孔子過世,門弟子就在孔子墓旁搭建簡單的屋子,為孔子守喪三年。守喪期滿後,子貢還不肯離去,再服喪三年,感念老師教導的深恩。古時老師的教學就是為了行道,使仁道弘揚開展,讓大眾離苦得樂,所以感人至深。絕不像今日的教學,很多變成商業的活動,師生的道義蕩然無存呀!

本篇文字錄自王明泉老師《論語簡說》

【影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