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姬傳.李斯論
【課虛】
一段
引蘇子瞻荀卿論為案。以三語直起,連作三轉,駁蘇論,抒己見,立一篇綱領。起首便具雄邁之氣,足振全篇。
二段
先承上段二三兩綱,極力發揮,分二小段:前小段闡發”秦亂天下之法無待於李斯”之義,後小段闡發”斯亦未嘗以其學事秦”之義。揭出”趨時而已”,為全文主峰。趨時之論,直抉李斯及千古權臣之隱,獨具隻眼,一語破的。末就主峰推擴一層,用疊筆歸宿趨時,極有氣勢。全段論斷精闢,法嚴而文肆。
三段
由上趨時意落脈,接寫小人趨時之害,收歸李斯之禍國自禍,以明趨時為害之酷。此段以趨時為文之主峰,故加重闡發之。上段為點,此段為染,下段則揭示也。分二節:先以君子陪起小人,即寫其趨時心計之工,誤國貽害之烈,雖知禍國,而謂可以身免,故敢為之。一意作三層轉遞:不義而譽,不義仍勸,知不義將喪,而仍為之。寫小人心理,如燃犀之照。再蒙將喪國家意,提起縱開,寫其果有免禍之事;然後以慨嘆蕩漾之筆,轉入禍國並以自禍,落到李斯自取其禍之事實。以倖與自取雙斷作束。亦意作三層轉遞:或免禍,亦或及禍,免者倖而及者為自取。語警意悚。前四層泛設,後二層實斷,虛實相閒,疏宕多奇。
四段
再申首段第一綱之義,結出主旨。分四小段:一小段申論斯之害天下不出荀卿之學。回應首段蘇論,以”不亦遠乎”輕籠斷住。二小段以商鞅互證,回應第二大段,進論斯之害秦,不僅不出荀學,正以其舍荀學而苟為趨時。以含蓄語頓住。三小段則引王介甫、章惇、曾布、等事例,以實證斯術同於商鞅,不出於荀卿。層層辯證,步步回應。然後四小段歸宿趨時之害(委曲變化從世好,即趨時也)尤甚於法術之學,揭出主旨。結構謹嚴。以慨歎語,用雙句收,骨秀意遠。
總論
論李斯之害天下,非由於荀卿之學;秦之亂天下,無待於李斯;而斯亦未嘗以其學事秦:特趨時而已;而其害則尤甚於法術之學。文植三綱於首,立主峰於中,標主旨於後,中就三綱及主峰反覆闡發,其結構如此。文特擒縱離合,不可方物。而開闔動盪之中,又往復呼應,一線穿成。篇法筆法之妙,洵臻絕詣。文之氣勢浩瀚,噴薄雄直,碻為陽剛之美。王先謙評曰「熟於擒縱離合,神似大蘇,惜抱文之最有氣勢者」可謂知言。至其擒合之處,一一析之於左:
縱
一段:蘇子瞻謂李斯以荀卿之學亂天下,是不然,二句為縱。
二段:雖李斯助之三句,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二句、設所遭值非始皇二世二句、皆縱。
三段:無論所學識非也句、固有終身安享榮樂二句,其能視且履者倖也句、皆縱。
四段:其始之不同術也句、夫世言法術之學三句、皆縱。
擒
一段:秦之亂天下之法三句為擒。
二段:然使李斯不言其便二句、是以盡舍其師荀卿之學二句、非為仁也二句、皆擒。
三段:即有學識甚當句、而彼宴然無與者矣句、而卒於凶者二句、皆擒。
四段:而卒出於同者二句、吾謂人臣善探其君之隱四句、皆擒。
離
二段:當秦之中葉一小段為大離。
三段:君子之仕也以下四層為大離。
四段:且夫人有為善而受教於人者矣二句為大離。荀卿述先王而頌儒效三句、宋之世六句、皆離。
合
二段:斯非行其學也三句為大合。亦以趨時而已為再合。
三段:嗟乎秦未亡五句為大合。蓋其自取邪為再合。
四段:吾謂人臣善探其君之隱四句為大合。而蘇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於卿二句、與李斯事頗相類句、皆合。
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二句,乃以上小段便於嚴法之意,轉用為縱開之新境,由是而推得李斯之心理,而擒入舍荀為商之第二綱領(未以其學事秦)看似承上直下非縱筆,實為轉舊意為新境,乃縱筆之變法,故不似其他縱筆之顯明。
【表解】
【錄音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