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語.述而】

子與人歌而善,必使反之,而後和之。

【消文】

孔子與人一起唱歌,對方唱得很好時,必定請他重複再唱一次,自己就靜靜地仔細聆聽,之後再與他一起唱和。

【釋義】

「子與人歌而善」,「歌」,詠言也,平常言語不足以表達內心的感受,就拉長聲音加以吟詠。「善」,唱歌時,合乎禮節及音律法度。孔子將《詩經》三百零五篇,配合琴瑟的音律來歌唱,並且符合《韶》《武》雅頌的正音,使得王道的教化更加完備。古代家中有宴會喜慶時,重視禮樂的文人必定吟唱詩歌,而與會的客人也一起唱和呼應,才不會失禮。

「必使反之」,「反」,重複。請對方再唱一次,這是恭敬對方。一般人常常漫不經心聽完就算了,不肯仔細聆聽;甚至有人是嫉妒對方,不肯給予讚美,這些都是失禮。孔子請唱得好的客人再唱一遍,自己更仔細專注聆聽學習,這是不掩人之善,更願成人之美,是誠懇、謙虛、好學的態度。

「而後和之」,「和」,相應,是互相唱和應答。最後再與之唱和,表現出善與人同,真誠由內心來支持讚美對方,賓主融洽和樂。

【故事】

清代袁枚,撰述《隨園食單》,收錄了三百二十六種食譜。袁枚就是從《論語》這章孔子好學的習慣,啟發他積極去搜集各家的佳餚作法。他說:僅就唱歌這一樁藝術,孔聖人尚且如此取人之長。所以每當他在某家用完餐後,必派自家的廚子登門,恭敬的執弟子禮,向府上的廚師學習手藝。四十年來,因此會集了眾家美味。有的是完全學起來,有的學了十分之六七,有的僅得十分之一二,有的則是完全失傳。袁枚都一一問明料理方法,加以存集起來。有些雖無詳細記錄,也會記下某家某味,以便讓人有所景仰。袁枚能完成《隨園食單》的巨著,自認也是效法孔子的好學心理使然。

本章描述聖人平易的典範,切莫輕忽而滑眼看過。孔子以身示範,教導我們樂於欣賞別人,讚美別人,並且虛心學習他人的優點,這正是君子德學日厚的關鍵呀!

本篇文字錄自王明泉老師《論語簡說》

【影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