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語.為政】

子曰:「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。大車無輗,小車無軏,其何以行之哉?」

【消文】

孔子說:「一個人假使沒有信用,就不知道他還有什麼可以取法的了。這好比大車缺了連接車和牛的『輗』,小車缺了連接車和馬的『軏』,怎麼能行動無礙呢?」

圖

【釋義】

「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。」「信」位於傳統八德「孝、弟、忠、信、禮、義、廉、恥」的中間,具有關鍵的地位。【《說文解字》:「信,誠也,從人,從言。」「人言成信」,「誠從成言而得」。要做到「信」,必須說話誠實,言出必踐。】而之前,學而篇也曾提到「主忠信」,可見孔子對「信」相當重視。但是,一般人卻忽略它,常常犯了失信於人的毛病。要知道,有了這種缺失,即使自己具備許多優點,別人也不會注意到的。關於這一點,在社會上辦過事的人,相信一定能夠領略。在明白守信的重要性之後,實踐時一定要非常用心,因為即使學養俱優的君子,也會不經意地犯了「妄語」的毛病。

經文接著說:「大車無輗,小車無軏,其何以行之哉?」「大車」指的是「牛車」,「小車」指的是「馬車」。「輗」是連接車轅和牛軛的小木頭,「軏」則是連接車轅和馬衡的鉤子。雖然「輗」和「軏」都是體積不大的小東西,在整部車子當中並不起眼,但是當車子要行動的時候,卻一定要有它們,否則車子和牛馬就會離散。尤其在車子轉彎,左右速度不同的時候,必須靠「輗」、「軏」來協調平衡,這樣車子才不致於偏斜、傾倒。孔子用「輗」、「軏」來比喻「信」,非常傳神。因為守「信」一般人認為價值不大,所以當利益衝突時,便常失信於人。然而,人群相處,從家庭、社會以至國家,想要有良好的互動,協調各自的差異,「信」是絕對必要的橋樑,如果沒有了「信」,所謂「生命共同體」的理想,就成了空中樓閣,不切實際了。

本篇文字錄自《說文解字》、王明泉老師《論語簡說》

【影片】

一種說法

眼見不能為憑,全球陷入「深偽影片危機」

 【故事一】一生打造的信用

  《左傳》魯哀公十四年記載一段故事,話說春秋時代,有一個名小邾的諸侯國,據考古學家考證,小邾國是在現今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的東江村一帶。魯哀公十四年,小邾國名叫射的大夫來投奔魯國,願意把小邾國叫句繹的土地納入魯國領域。他開的條件是:「讓子路來跟我約定,我不須要跟魯君設壇結盟。」魯國於是指派子路去和射大夫約定,子路拒絕了。掌握魯國大權的季康子要冉有去說服子路。

  冉有說:「射大夫不接受千乘之國的諸侯盟誓,卻相信您說的承諾,您有什麼可恥辱的呢?」

  子路說:「魯國對小邾國有戰事,我不敢問是什麼原因,要我去作戰死在城下,我可以答應。但是這位大夫背叛他的國家,如果我去跟他約定承諾,那是讓他的背叛行為變成合義正當,我仲由不能答應。」

  子路一生「無宿諾」(《論語》〈顏淵篇〉),不預先輕率的答應人家,只要答應了必定不會失信。子路的守信,贏得世人的尊敬與信服,做官判案,隻字片語就讓原告、被告兩造心服口服。子路謹守信用,讓他在世間站得住腳,處處行得通,不愧是頂天立地的孔門賢哲。

     因為「信」,使得人與人之間結合得更緊密,沒有芥蒂嫌隙,可以減少無謂的隔閡和猜忌。有人研究亞洲四小龍的經濟發展,發現這四個地區的企業主與員工比較能上下和諧,勞資關係遠較歐美良好,沒有長期的罷工風潮,原因是什麼?因為這些地區奉行儒家思想,「信」的價值存在人們的心中,因為「講信」所以上下同事之間,奠定了「互信互諒」的基礎,縮短了溝通的距離。研究人員還發現,僱主與其學歐美企業常辦雞尾酒會,以緩和勞資緊張關係,還不如在「誠信」上自我磨礪,一點一滴累積出給員工的「信心」,自然會發揮意想不到的「信力」。

     在子路身上凝聚的「信心」,它的威力遠遠勝過有形的盟約牽制。

文字錄自《明倫月刊354期》

【故事二】徐少漁償金不失信

徐少漁是錢塘人,光緒庚寅八月初,他向彝齋借了一百圓銀幣,沒有立借據,只口頭約定一年以後如數償還。第二年八月初,徐少漁中暑病倒了,危在旦夕之際,他躺在病榻上一直喃喃自語:「還錢的時間快到了,我如果死了這且你借的錢也沒有借據,所以沒有履行約定的必要了,你就不要愁了。」徐少漁說:「他因為相信我,所以才沒要借據,我怎麼能自己不守信用呢?」徐少漁最後讓妻子將家中的一柄玉如意和兩件狐裘拿去賣了,共賣了九十銀圓,又從別人那裡借了十圓,這才在約定的日期如數償還給了彝齋。沒過幾天,徐少漁的病痊癒了。

《清稗類鈔‧敬信類》

【結論】謹言慎行

一、信要緊靠著正義

信要如何用得有智慧,才不會落到「好信不好學,其蔽也賊」的反效果呢?信固然是連結人與人之間的紐帶,但是一味喜好守信,不知信的根本在「義」,這種「信」適足以害人害己。《論語》〈學而篇〉有子說:「信近於義,言可復也。」誠信要緊靠著正義,一旦發現信守的諾言會損傷正義時,就可以收回原有的承諾。所以修養德學的君子要學「貞而不諒」(《論語》〈衛靈公篇〉),堅守端正的立場,而不要固執有害正義的小信。

長庚大學一位學生跟同學打賭,賭「今年美國NBA籃球隊那一隊會贏?」輸的一方答應要裸奔,後來輸的同學為了信守諾言,他也真的去裸奔了。學校認為有損校譽,記以兩大過兩小過、留校察看的懲處。有些學生不服校方的處罰,紛紛聲援這位「能信守諾言」的同學。理由是,學校不是教人要立足誠信做事嗎?怎麼可以違反教育原則呢?

裸奔的輕狂舉動,為世所不容,先前有欠思慮的承諾,事後思惟發現於義不合,大可覺今是而昨非,不必信守違反「禮俗校規」的諾言,如此反復,明理的人也不致於追究怪罪。如果執意要實踐「不義之信」,雖然保住了一時的面子,但是這裸奔之舉卻將終身伴隨當事人,永為笑柄,往後如何面對親人、子女、屬下?

「君子貞而不諒」,修養德學的君子要堅持的是大是大非端正的觀念,而不是固執有傷大雅的小信。

二、重然諾而不輕諾

  合義的信,有如一輛汽車的汽油,少了它,無論多高級的車種也寸步難行。有了它則能遠能近,即使蠻陌之邦一樣通達無礙。因為「信」如此重要,所以古德教人要「不輕諾」,尤其是喜怒當頭,感情重於理性,最忌有所承諾。

     如果應允了,又不失正義,就得「重然諾」,全力以赴把諾言結結實實的填滿。累積一回一回的信用,日久這一諾就有千金的分量了。

文字錄自《明倫月刊354期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