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語・為政】

子曰:「君子不器。」

【消文】

孔子說:「志在成為道德學問有成的君子,不要像一種器具,只限單一功用而已!」

【釋意】

「君子不器」,器是器具,例如扇子只能搧風,毛巾用來擦拭身體,一種器具就只有一種用途。但是君子不管大事小事都能辦理,即使遇到小事也會善盡其責,不敢忽略。時時不忘勤奮學習,務求通達事理,決不自我設限於一種專才。

如果是不學無術,不能成才成器的人,決非「不器」的內涵;反之,所學浮泛,「樣樣通,樣樣鬆」,是雜學無根,缺乏真才實學,更非「不器」的真義。君子肯自我提升,不限於一種才能,平時充實內涵,下學而上達,講究內在修養,志在造福大眾。

明朝王守仁先生,奉命征服長久為患的福建巨寇,又平定寧王朱宸濠之亂,替朝廷除去心腹之患,可謂戰功彪炳,但他不以此自傲。為官每到一處,就興辦學校,讓當地子弟受教育,講究禮讓風氣,希望大家普沾孔子仁德的教化。而身旁跟隨著許多學生,不管他軍務多麼繁忙,總不忘為學生講學,所提出的「致良知」學說,更在師生間身體力行,講究內省自覺的功夫,志在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的學問事業,豈是單一功業所能形容呀!

今日社會講究專業,必須深入精通個人所專門的項目,才能對大眾有所貢獻,但不應擁有一技之長為滿足,應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,擴大關懷,才能符合君子自利利人的本色!

本篇文字錄自王明泉老師《論語簡說》

【附註】

《論語講要》

包咸注:「器者,各周於用。至於君子,無所不施。」

器是器具,一器一用。皇疏以「舟車殊功」比喻器的用途。舟行於水,車行於陸,各限其用。君子不器者,君子之學,不像器具那樣限於一種功用。而是有大事時,即作大事,有小事時,即作小事。凡有利於大眾之事,皆可為之。無論大小事,皆是盡心盡力而為。是以君子求學,不以一器自限,而須博學多聞。雖然博學多聞,猶不以器自許,而志於形器以上的道。有道便是君子儒。

《論語集注》

器者各適其用,而不能相通。成德之士,體無不具。故用無不周,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。」

【補充】

        論語衛靈公篇:「子曰,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」博文約禮就是學儒的利器。這個利器是孔子公開的交給諸弟子,也是公開的傳給後世儒生,可以說是學術的公器,人人可用,誰用誰就有成就,大用大成,小用小成,不用不成。孔子說:「二三以我為隱乎,吾無隱乎爾。」聖人的話說得非常明白,修道沒有秘密,要說有秘密,那就是聖人的言語。(明倫月刊155期社論,博文約禮)

【影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