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語.里仁】

子曰:「德不孤必有鄰」

【消文】

孔子說:「有德之人能自我反省,不斷積善累德,在世上絕對不會孤單的,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前來親近,相互切磋琢磨,比鄰而居。」

【釋義】

「德不孤」,直心是「德」,心不直就立刻修正使它直起來,這樣本性明德就顯現出來了。自己立住了德,天下的眾善就歸向了自己。例如善言聚集、來了良朋,自然就不會孤單一人,這正是修德有功。

「必有鄰」,「必」字猶如一首詩的詩眼,非常重要,不可滑口讀過。「必」是肯定而深信不疑。「鄰」,是親近的意思。「方以類聚,同志相求」,同類的自然聚在一起;志同道合的人,也相互求為朋友。起初雖然不相識,也會自然相互感召,所謂「有朋自遠方來」比鄰而居,彼此深造之以道,不亦樂乎!

「德不孤,必有鄰」,孔子如此深信不疑,必定是他老人家生命焠煉中,難行能行、難忍能忍所綻放的智慧。瞻仰孔子一生追求仁德、好學不倦,屢屢遭遇艱難困頓,依然信道彌篤。

【故事】

孔子五十歲時在魯國受到重用,政治上推展仁德教化,令鄰國敬畏。後來魯國掌權的三家大夫,竟然詆毀孔子,孔子只好離開魯國,開始尋找明君而周遊列國。為了弘揚仁德大道,嘉惠黎民百姓而不辭勞苦。當時孔門弟子也跟隨著老師,共同實現仁德的理想,豈有孤單之感?周遊列國十四年,餐風露宿、絕糧、逃難,一位六十幾歲的老人吃盡苦頭,仍然找不到肯實行仁德的明君,只好回到魯國。回到魯國後,孔子的志向永不放棄,晚年致力於整理典籍,將仁德的大道留傳後世。孔子道冠古今,百世之後學者接踵不絕,有更多人繼續持守仁德大道,交織出更大的力量。

學習本章,貴在修德以安人,不怕孤單無助。只要時常檢視自己的志願堅定與否?用功是否勇猛?果真:志願堅、用功深,何愁沒有源源不盡的助力!

本篇文字錄自王明泉老師《論語簡說》

【影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