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語.八佾】
子曰「君子無所爭。必也射乎:揖讓而升、下,而飲;其爭也君子。」
【消文】
孔子說:「一位有品德、有學問,而且能夠自立的君子,對於違背仁道的功名利祿,自然不願去爭取。假使必不得已,一定要說君子之爭,就以射禮作為例子吧!比射時,升堂及下堂都相互行禮作揖,禮讓對方先行。勝負確定以後,互相舉杯敬對方,輸的人先罰酒,贏的人再回敬一杯。這樣的較量,仍然有所爭,但是所爭卻在於自己本身有沒有射中鵠的、有沒有合乎禮儀,而不失為君子之爭的風範!」
【釋義】
「君子無所爭」,這是本章的重點。
西洋人講究競爭才能生存,現在的風氣也偏向爭名奪利,而且更是明爭,誇讚自己、詆毀別人,這是大毛病啊!
中國文化自古以來沒有這樣主張。中國是禮義之邦,講究謙讓,對於名利的看法「死生有命,富貴在天」,是天命所決定,如果一直想爭,無形中名利心就熾然而生,如此豈能夠稱得上君子?
「必也射乎」,這是以射箭作為例子而已,並非君子所爭只在射禮。例如「戰陣無勇,非孝也」,打戰不怕死,爭著赴死,這也是君子之爭。所以凡是關係著道義仁德的事,豈能放著不管呢?
「揖讓而升、下,而飲」這是舉行射禮時,雖有所爭,而升堂、下堂、飲酒,皆是揖讓有禮、態度雍容。絕非粗暴厲色,只想打敗對方,一心求勝的鄙陋小人。
「其爭也君子」,君子的目標在於道義及利國富民上,不義而富且貴,絕不爭取。反之,合乎道德仁義,對大眾有利益的,又要固執力行。此時絕非不爭,正應擇善固執。所謂「見義不為無勇也」、「當仁不讓於師」,豈能無所爭,而自泥於鄉愿小人!所以「其爭也君子」,正是耐人細味啊!
【故事】
耶律楚材是元朝滅金時的宰相,當時正是我國宋朝末年,北方被金朝占據,元兵久攻不下金朝的京城汴梁,元將誓言攻下以後,要將城中的百姓趕盡殺絕,以洩心頭怨恨。耶律楚材極力進諫元朝皇帝說:「將士流露在外數十年,所要獲得的是土地及人民,而且京城汴梁的人才薈萃、資源豐富,一旦殺光,又能得到什麼呢?」就因耶律楚材的堅持及善巧進言,爭取到汴梁一百四十七萬人存活下來。正是當仁不讓、見義勇為的典範呀!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本篇文字錄自王明泉老師《論語簡說》
【影片】
射箭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習射 
 
孔子教射
 
 
鄉射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