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泰伯第八】

曾子曰:「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仁以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後已,不亦遠乎?」。

【消文】

曾子說:「知識分子,學問見識不可以不恢弘廣大,做事不可以不堅強有決斷,因為擔負的責任重大,而要力行的路非常遙遠呀!行仁須從自身至家庭、國家、天下,這擔負的責任,不是很重大嗎?行仁還要一直做到死才停止,這不是很遙遠嗎?」

【釋義】

「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」「士」是能擔當事情的知識分子,不是指一般人民。古時人民分士農工商,農工商是生產者和營利者,而「士」不從事生產及營利,學的是「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達而達人」的仁道。

「弘」是廣大,不只學問要廣大,更要有見識。「毅」是堅強決斷,須具備智慧﹑能下決斷,遇到困難時才能衝破難關。

首句「士不可以不弘毅」是總綱,次句「任重而道遠」是細目。弘毅的內容:一者「任重」,擔負重任;二者「道遠」,要走的路很遙遠。「任重」必須弘大其心,「道遠」則應堅毅不撓。

「仁以為己任,不亦重乎?」士行仁須先「修身」,使自己的言行舉止合乎禮節,才能將仁擴充出去,做到「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。對於如此重責大任,必得恢弘志向,慨然承擔!

「死而後已,不亦遠乎?」擔起行仁道的重任,直到生命結束,中途決不停止。

【故事】

孟子讚歎:「伊尹是聖之任者。」伊尹輔佐商湯,討伐暴君夏桀王,拯救百姓免於荼毒。之前,他以耕種維生,樂好舜仁民愛物的大道。商湯誠心誠意三次前往敦聘,伊尹說:「我與其在田野中耕種,樂好堯舜之道,還不如使商湯成為像堯舜的聖王,使天下百姓成為像堯舜的人民,個個安居樂業。我想親眼看到這個太平景象呀!」

商湯成為聖王,政治清明,民生樂利,駕崩後,傳位孫子太甲。太甲不遵守禮法,伊尹將他放逐到湯王的墓園桐宮,讓他悔過自責。三年後,太甲修德向善有成,伊尹迎回太甲,還政給他,也成為一代明君。

伊尹發願行仁道利益天下百姓,並擔起重任,死而後已,堪稱任重道遠的「弘毅」聖人!

本篇文字錄自王明泉老師《論語簡說》 

 【影片】

 

 

附:相關原文 (請展開閱讀...)

【集解】包曰「弘,大也。毅,强而能決斷也。士弘毅,然後能負重任致遠路也。」孔曰:「以仁爲己任,重莫重焉。死而後已,遠莫遠焉。」

【集注】弘,寬廣也。毅,强忍也。非弘不能勝其重,非毅無以致其遠。仁者人心之全德,而必欲以身體而力行之,可謂重矣。一息尚存,此志不容少懈,可謂遠矣。

【餘論】李光地論語劄記:前文連記曾子數章,以盡於此。合而觀之,以能問於不能章是弘,可以託六尺之孤章是毅,但其根本則在戰戰兢兢以存心,而用力於容貌顏色辭氣之際而已。蓋心彌小則德彌宏,行彌謹則守彌固。易之大過,任天下之重者也,而以藉用白茅爲基。大壯,極君子之剛者也,而以非禮弗履自勝。故朱子之告陳同甫曰:「臨深履薄,斂然於規矩準繩之中,而其自任以天下之重者,雖賁育不能奪也。」可謂得曾子之傳者矣。楊名時論語劄記:傳聖人之道者,顏曾二子。「有疾」五章記曾子語而舉其稱述颜子者,則希賢以希聖之塗徑在兹矣。首記曾子臨殁所示戰兢危懼之旨,次及病革所舉容貌顏色辭氣之重,所謂戰兢危懼者,卽在此三貴間而已。

籩豆之事,凡涉於文具法制之末者,皆類其也。此卽君子不多之旨。孟子「諸侯之禮未學,班爵禄之類,祇聞其略」,不害爲傳道之大賢也。虚受者進學之不已,忘怒者己私之净盡,驗之於日用容止之際,察之於性情度量之間,而所謂於聖道庶乎者可得矣。輔主庇民扶危定傾之業,豈有外於此邪?皆一敬之所操存涵養,使無虧其天德之純者,非以仁爲己任者能之乎?约之於方寸者此仁,布之於民物者亦此仁,與静虚寂滅能敬而無義者懸殊矣。死而後已,而全而受者,至此乃全而歸矣。故學之節次,知恥近勇其始也,莊敬日彊其中也,存順殁寧其終也。是在善法曾子者。抑論君子者,定之於託孤寄命,臨大節而不可奪之時,而其平日所從事,乃在於去暴慢,消鄙倍,根心生色,不驕不争,有以養而成之。雖欲頃刻之不戰兢惕厲而可得乎?暴慢鄙倍不信之盡蠲,驕吝忿争之盡去,則於夫子之温良恭儉讓者幾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