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語.公冶長】

  顏淵、季路侍。子曰:「盍各言爾志?」子路曰:「願車、馬、衣、輕裘,與朋友共,敝之而無憾。」顏淵曰:「願無伐善,無施勞。」子路曰:「願聞子之志。」子曰:「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懷之。」

 

【消文】

有一次,顏淵、子路陪侍在孔子身旁,孔子說:「為什麼不各自說說你們的志向呢?」子路說:「我願意將自己貴重的車子、馬匹、衣服、輕軟的皮衣,和朋友一起使用,即使壞掉了,一點也不會感到遺憾。」顏淵接著說:「我願意做到不誇耀自己的善事,也不會把勞苦的事,施加在別人身上。」子路進一步請教孔子說:「希望聽聞老師的志向是什麼?」孔子說:「比我年長的老者能夠得到安養,朋友之間能互相信賴,年少的孩子們都有好的教養,心中常常存著感懷的心。」

 

【故事】

周文王愛民如子,有一次為了觀測天文,規畫建造一座「靈臺」。百姓一聽到消息,自動前來幫忙建造。文王並未督促何時完工,老百姓卻看作自己家中的要事,很快就建造完成了。老百姓雖然勞苦,心中卻是快樂,一點埋怨都沒有。至於夏朝的桀王,不體恤百姓的勞苦,無限制的徵調百姓修築宮殿,百姓怨聲載道,恨不得立刻跟隨商朝的湯王,一起滅掉夏桀王。

 

【影片】

生命的意義圖

孫運璿圖

【釋義】

「顏淵、季路侍。子曰:『盍各言爾志?』」季路就是子路,在兄弟姊妹中排行最小,所以加上「季」字。「侍」,陪在長輩身邊,服侍長輩。「盍」,是「何不」的意思。「爾」,是指第二人稱代名詞「你」。志向對學習是非常重要的,所以孔子常常要學生們談談自己的志向,能夠隨時自我砥礪。

「子路曰:『願車、馬、衣、輕裘,與朋友共,敝之而無憾。』」「裘」,是皮衣,愈輕軟則愈貴重。「車、馬、衣、輕裘」指的是四種物品。「共」,是共同使用。「敝」是敗壞,「憾」是遺憾、悔恨的意思。一般人對貴重的物品,容易產生自私吝嗇的心理。子路心胸恢弘廣大,能放下貪愛外物的執著,難捨能捨。

「顏淵曰:『願無伐善,無施勞。』」「伐」,誇耀自己的才能。「施」,安置的意思。「無伐善」,就是做好事,不說出來。「無施勞」,在位的領導者,不要把勞苦的事,安置在百姓身上。像古代藏兵於民,平時就得訓練人民作戰,保衛家國。但是必須等到冬天農閒的時候,才可以調用人民。至於調用的時間,不可以超過三日。事事考慮人民,關心他們的生計。

「子路曰:『願聞子之志。』」子路勇於發問,引發孔子述說自己的志向,良好的師徒互動,提升學習的內涵。

「子曰:『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懷之。』」「老者安之」,對老人家盡到孝敬,使老人得到安心。「朋友信之」,同輩的朋友之間,互相信賴、規過勸善,遇到患難互相扶持。「少者懷之」,愛護年幼的晚輩,給予良好的教養,使他們有所歸向依靠,自然生起懷念的心。孔子將所有人,看成自己的家人,仁慈的心遍覆天下,正是聖人的志向呀!

子路「忘物」、顏淵「忘善」、孔子「忘己」,聖賢能「忘」,去除私心,都是有志一同。觀聖賢發心立志,學為君子想擴充仁心,在克制私欲上,豈能無所著力?

本篇文字錄自王明泉老師《論語簡說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