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語.雍也】

  子曰:「知者樂水,仁者樂山。知者動,仁者靜。知者樂,仁者壽。」

【消文】

  孔子說:「智者喜歡水、效法水,仁者喜歡山、效法山。智者呈出動態來,仁者是安住靜止的。智者利人的志向得到成就時,快樂無比;仁者能夠得到長壽而安享天年。

【故事】

  商朝成湯看見野外有人四面張網,祈求說:「從天上及四面來的動物,通通進入我的網內。」成湯聽了以後說:「哎!這樣是趕盡殺絕啊!」就把三面網去掉,只留一面。並且祈禱說:「想往三個方向逃走的就趕快逃走,不用命的才入到網內來。」諸侯知道以後,稱讚湯王仁心澤及禽獸,願意誠心歸向者有四十六國之多。湯王即位後,卻發生了七年大旱,於是湯王在桑林之野向天祈禱,用六件事自我責備,政事沒有節制嗎?宮室建得太高太奢侈嗎?賄賂貪污橫行嗎?讒言猖獗嗎?真切自我反省。祈禱未完,感應了上天,降下數千里的大雨,普潤萬物。

 

【影片】

孔子網連結圖

沒有比人還高的山網連結圖 

【釋義】

  「知者樂水」,「知」和「智」相通,指有智慧。「樂」,讀作ㄧㄠˋ,有喜歡及效法的意思。智者運用他的智慧治理世間,學習流動的水不斷潤澤萬物,使萬物欣欣向榮。

  「仁者樂山」,連上一句,講智者仁者所喜歡的性質不同。「仁者」,能做到視人如親,厚以待人。「樂」和「知者樂水」的「樂」相同。高山雄偉佇立,風吹、雨打、地震,都不動搖。草木在山中生長,各種動物在山裡棲息,是萬物的依靠。仁者學習高山安固挺立,讓百姓來依靠,遇到一切困難都依然不動,包容萬物,含育萬物。

   「知者動,仁者靜」,這兩句講智者仁者產生的作用不同。「動」,每天求進步,決不停止。智者天天進德修業,自強不息,不斷開發自己的智慧。」,安住不動,仁者善於調理自己的情緒欲望,不為情緒所擾動,萬物於其當中,方能得到靜養生長。
  「知者樂,仁者壽」,這兩句講智者仁者所得到的功效不同。「樂」,是快樂。智者自己能運用才智,勤勞奮勉,使大家都得到好處,安居樂業。利人的志向得到了成就,智者心中自然快樂無比。但是小人卻不高興,因為他是以損人利己為樂。「壽」,就是壽命。仁者不憂,心中坦蕩蕩,安然自在,氣血依軌道運行,六脈和平,自然長壽。反之,人的七情一妄動,氣血就不調和,不是走太快就是走太慢,這樣就容易生病而短命早夭。古人講究情緒控制的內功,現在的人荒廢內功而驕奢淫逸,只著重衛生的外功,對身體或有些微幫助而已。必得以內功為主,才能安享天年,得到長壽。

     孔子見山見水都有感觸,他樂水樂山都心繫百姓萬物,使各安其位,並育而不相害。學習本章應不斷進德修業,控制自己的情緒,學習成為有智有仁的厚德君子。

本篇文字錄自王明泉老師《論語簡說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