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語・顏淵】

顏淵問「仁」。子曰:「克己復禮,為仁。一日克己復禮,天下歸仁焉。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」顏淵曰:「請問其目?」子曰:「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。」顏淵曰:「回雖不敏,請事斯語矣!」

【消文一】

「克己復禮」有兩種讀法,俞曲園群經平議主張如孔注「身能反禮」,克字當能字講,一讀,己是己身,「己復禮」三字連文。今仍照普通讀法,四字連續。克己就是克制自己,依馬融「約身」講,就是約束自己。復禮的復字,或作反字講,或作歸字講,皆是相合的意思。凡事能約束自己,不責備人,便能合禮。約束自己,就是禮讓他人,寬恕他人,如此即得禮之根本,所以就是仁。這是孔子引用成語答顏子之問。如左傳昭公十二年:「仲尼曰,古也有志,克己復禮,仁也。」

「一日克己復禮」四句,是孔子就此成語加以解釋。馬融注:「一日猶見歸,況終身乎。」皇侃疏:「人君若能一日克己復禮,則天下之民咸歸於仁君。」例如周文王在為西伯時,虞、芮二君爭田,相與朝周,請其評理,待入其境,所見朝野人士無不相讓,二人自慚而返,天下聞而歸周者四十餘國。克己復禮的功效由此可見一斑。這是就人君而言,若論普通人,如能克己復禮,也是無往而不為仁者,足以感化人群。「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」,是說行仁全在自己,不在他人。禮記中庸說:「君子之所不可及者,其唯人之所不見乎。詩云:相在爾室,尚不愧于屋漏。」屋漏是室內西北隅,安藏神主之處,無人可見,在無人之處尚且不愧,何況在有人之處。所以如此,就因為行仁全由自己,而不由人。

以上是總綱,顏子一聽就能領會,於是再問克己復禮的條目。孔子答以非禮勿視四句。不合禮的現象不要看,不合禮的聲音不要聽,不合禮的言辭不要說,第四句凡遇一切不合禮的事情皆不要動。勿動的「動」字,古人解釋不一。如果解釋為動容貌,或者是行動,皆不妥當。眼視耳聽,皆由於身,言出於口,動則應該屬於心意。心為身口之主,既能不動心,則身口自然也能不為所動,所以「勿動」應指不動心而言。

最後,「顏淵曰」以下兩句,是結語。請事斯語,意思是遵照孔子的話去奉行。

本篇文字錄自徐醒民老師《論語講要》

【消文二】

「顏淵問仁。」

孔子提倡仁,顏子何必須要問?這是溫故,又求新,孔子對不同種程度所答都不同。

「子曰:克己復禮為仁」

「克己復禮為仁」,有人作「克,己復禮」,或作「克己,復禮」,吾從後面一說。自上至下說,當領袖的一日克己復禮,天下皆歸仁。

克,制服自己,控制自己。如「我戰則克」的「克」。有人在社會上擾亂,不能怨他們,所謂「不教而殺,謂之虐」,他們沒有受過教育必定如此。養不教,父之過,教不嚴,師之惰,要怨在上的領導 人。禹王在路上見到罪人,就下車同情他,說「萬方有罪,罪在朕躬」,堯舜當天下王時無罪人,為 何到我領導時就有罪人?知道這個道理就必須克己,反求諸己,對人不起處自己要改。若一而再, 再而三的反省改過,他還對我們不好,那他就是妄人而已。他墮他的地獄,我讓他,我升我的天堂。否則怨對方,就造罪業,吃虧仍在自己。

大家學克己,克己有什麼辦法?「博學於文,約之以禮」,從禮上學,所以吾要你們學「常禮舉要」,先在禮上漸漸學成功。第一步先克己,先三省吾身,改自己,一改就合禮。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,欲寡過而未能也。只要能「克己復禮」就是仁。凡事別責怪人,先自己改,對人別缺少禮,對得起人,就是仁。

「一日克己復禮,天下歸仁焉。」

「一日克己復禮」,只要有一天克己復禮就不得了,普通人一天也做不到,曾子為什麼能成功?曾子「吾日三省吾身」,天天省察,所以孔子之道,除了顏子能悟之外,就是曾子能得。國家領袖,一日只要克己復禮,「天下歸仁焉」,天下都學仁,例如文王的仁風度化了芮虞二國。虞、芮二國相爭,求周文王裁斷,一入周文王的國境,全國相讓,於是兩君慚愧而退。這就是克己復禮的力量,使天下歸仁。「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。」 「為仁由己」,想要行仁的德性,不在別人身上,仁不仁全在自己身上。有人說,想行仁卻無對象,沒有其他人,如何行仁?古書說:「高明之家,鬼闞其室」,周遭左右真沒有人嗎?大學說,十目所視,十手所指,至少有五鬼,要不愧衾影。何必一定要有人才能行仁?行仁就在自己身上。

「顏淵曰:請問其目。曰: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。」

顏子聽後當然懂,「曰:請問其目」,「克己復禮」是總綱,目是細目,顏子懂,謙虛怕錯,請老師再舉條目。孔子說:「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」,這段注疏注得亂七八糟,有講對的,也有不甚對的。這四句,視必須在前,聽是其次,不能顛倒次序。其他地方或許有不同的次序,版本不同的緣故。必須視先、聽次,佛經云六根、六塵、六識,眼耳在前,也有耳在前者,但較少,如聞思修。三字經「首孝弟,次見聞」,先見,而後聽從人講,再思修。

不合乎禮者別看,電視少看,眼不見為淨。家中的電視機,吾只看看京劇,因為為了教育,今日沒有教育,只要京劇還保存有「禮」。如喝茶,必坐而正冠等。現代的話劇不要看,專提倡家庭革命。 報紙只看大標題,關乎國家大事者看看,殺盜婬妄的新聞一律不看。「非禮勿聽」,耳不聽,心不煩,六塵汙染真如本性,都不看,不聽,必須藏護六根。「非禮勿言」惹人起煩惱的話一概不說,「非禮勿動」,動指心意的起動。若懂身口意三業,便知聖人是佛佛道同。一見不合禮的事,要八風吹不動,什麼不動?不動心。視聽是身,言是口,動是意。集釋採王氏的說法,動是心。焦氏筆乘講「默而識之」,心默而識之,這是實相念佛的法,不到程度不可說。

自己合禮,在社會是君子,現今消災得花報,不證果也能一、二生不落三塗。一享福就糊塗了,成 了三世冤。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向何生度此身?學佛才有辦法。

「顏淵曰:回雖不敏,請事斯語矣。」

「回雖不敏,請事斯語」,事是信受奉行,依此照辦。

諸位依著這來辦,現今就是君子,現世得花報,學佛才有辦法。

本篇文字錄自《論語講記》

【影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