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
王維
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
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
【文法格局】
首句客地自傷,孤身又是寡合之人。次句因時憶親,所思每為佳節增倍。三句追憶昔年,舊遊之地。四句想像今日,遊讌之情。上二句乃實寫自己思親,下二句虛擬兄弟思己。
【講要】
戰國之時,崤函以東,皆稱山東,摩詰晉人,詩或在長安所作也。異客者,客況不同於他也,不僅獨身異鄉而已,尚有未言之事在。所處如是,當思所親,故每逢佳節,人所歡聚之時,而思親則倍於平素,又因九日而憶及他節也。忽轉念而為所親著想,諒今日登高,非復往昔之樂,數插茱萸之人,已少其一,言外當同有遠思也。前言我思所親,後料親當思我,然所料者,仍是我所思也。
【取境】
思非一日之思,憶更憶其所憶。又妙在不言思處是思,不言憶處是憶。
【參考】
茱萸續齊諧記「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,長房謂曰:九月九日,汝家當有災,宜急去,令家人各作縫囊,盛茱萸以繫臂,登高飲菊花酒,此禍可除。」後衍為俗,或插帽繫囊不一也。
【詩惑隨筆】
王摩詰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
摩詰此詩,固已誦傳千古。而其造句之精,紓情之細,借虛顯實,用一攝多,則全詩之神,盎然於目者,端在各句開首之字,「獨每遙遍」是已。尤以「遙遍」二字,最為警奇;遙能從此達彼,遍則由全形缺,而氣脈來去洄漩,深感綿綿不盡。前人嘗以三五兩處為眼,不免滯泥,此詩每句五處之字,何能較此四字靈活也。
太白摩詰一字受譏
李太白「敬亭山」,王摩詰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」兩絕,灼耀千古,後人皆偶有微辭,謂李「孤雲獨去閑」句,既曰孤雲,而又曰獨去,不免疊床架屋。王「獨在異鄉為異客」句,既云為客,自在異鄉,而客上多加異字,寧有為客不異者耶?予意李坐敬亭,所伴惟鳥與雲,鳥飛速而先盡,雲去遲而獨閑,是雲不與鳥共而獨,正與「落霞與孤鶩齊飛」相反,非同「一個孤僧獨自歸」之病也。王之「異鄉異客」,或是當時通語,如今語「本鄉本土」者然,縱不如是,而異客之異,乃作與流不同,與世寡合解。再總看全句,獨身而住異鄉,且少交結,佳節思親,倍字之味始厚矣。
【講述備覽】
【社教科聽講筆記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