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發白帝城
李白
朝辭白帝彩雲間  千里江陵一日還
兩岸猿聲啼不住  輕舟已過萬重山
  
【文法格局】
首句寫起處之時地,點出居高臨下之勢,次句寫止處之程途,形出由疾達遠之態。一日映上朝辭,千里映上白帝,上句逍遙,下句快意。三句外從郊野向內,暗襯長江,色中有聲,四句內自輕舟向外,顯現三峽,象中有境,四句一氣,純是流水之法。
【講要】
白帝江陵,居高臨下,峽雲蒸溼,朝日映射成彩,朝辭句所云,從高處寫景寫勢。水經注,兩地長距千二百里,水疾一日可達。次句據典,言其流疾而遠,還者,蜀為西之邊塞,往彼曰出,向內曰還也。兩岸輕舟一聯,是溯千里所經,見聞萬象,為辭與還中間補白,有此洄瀾之筆,三峽雄奇森然畢現。啼不住有二解;一者猿啼之聲不斷,一者啼雖哀而留舟不住。江行而曰過山,不獨句奇,兩岸之猿,始能收攏。
取境
凌空駛遠,萬象頓超。行之以韻,會之於神。
【參考】
三峽連綿,水急灘多,吳楚上駛甚難,以最東之黃牛峽而論,尚有「三朝三暮,黃牛如故」之語,而江陵至白帝,更非數日所能達也。水經注曰「至於夏水襄陵,沿沂沮絕,王命急宣,有時朝發白帝,暮宿江陵」是西上艱緩,夏漲而東還疾也。此詩前有上三峽及自巴東舟行經瞿唐峽登巫山二首,後有秋下荊門一首,徵知太白西上東歸時作,故曰還也。
【詩惑隨筆】
太白下江陵之詩眼及章法
唐七絕中,千古推此,氣象神韻,無與匹倫。人第知其妙造自然,一呵而成,而不知其下字琢句,章節脈絡,結構謹嚴,變轉奇詭。起句白帝雲間,為結句山字胚胎,次句千里江陵,方有結句之山萬重,一日千里,必是輕舟。起曰朝辭,承曰日還,轉曰不住,結曰已過,非寫白帝江陵,何出猿啼。第三句兩岸二字,尤為一詩之眼,分明水程,而全首無一說水。只用兩岸,而澈上澈下之境,全變江景,夾寫猿啼,而白帝江陵重山,三處都活。詩之章法為兩段,上段為主,題為下江陵,曰辭白帝,曰江陵還,只言其事,不及其他,已盡之矣。下段為賓,乃追述上段而已。追述者何?為景為情,與其時間,及其行蹤。格甚奇特,盡而復說,不善學者,則累贅矣。
【講述備覽】
【社教科聽講筆記】